没有品牌优势、文化底蕴,你拿什么与人争
发布时间:2018-07-16 来源:
产品有没有品牌优势、文化底蕴,市场营销的效果有很大的不同。万科的房子卖得贵也卖得好,麦当劳的汉堡包卖得多也卖得久,哈雷摩托卖得少却卖得久、卖得贵,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——有超强的品牌优势和文化底蕴。
其实人和人,有没有品牌号召力和文化修养,也一样是有很大不同的。扁鹊的俩个哥哥也是行医的,而且医术水平都在扁鹊之上,但是为什么他的俩个哥哥赚钱比他差得很远呢?还不是因为扁鹊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他的俩个哥哥。从“从业道德”上讲,扁鹊的俩个哥哥实际上要好于扁鹊,他的俩个哥哥总是在病人的病没有显露之前就提前作了预防,而扁鹊却是在病人病到很深甚至病入膏肓的时候才进行治疗,这样日积月累,扁鹊的影响力就比他哥哥要强得多了,自然而然就比他的哥哥会赚钱了。现代书画界,这种现象层出不穷。如果我们把书画艺术水平分为三个层面,上层是大师级的,水平都相当了不起,下层是普通级的,水平都相当一般,那么,中间那一层就是等量级的,所谓等量级的意识,就是水平都差不多、不相上下。但是,当今市场,通过各种传媒技巧和伎俩,乃至于装神弄鬼、虚张声势的炒作,把自己从等量级拉到上层级的现象屡见不鲜。他们的初衷是:有品牌才有市场。“其实有品牌才有市场”这句话本身没错,只是他们做品牌,太急功近利,努力的方向一开始就有问题,尽管他们可能会混入大师级艺术家的行列,但明眼人是清楚的。
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,那就是:办企业最需要的是严谨务实,而营销却像一场硬仗恶战,最需要的是“塑造优势、包装卖相”的技巧,其目的只有一个——把东西卖出去、把品牌做起来。
再深一步来探求有无品牌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差距。
我们干脆针对同一件物品同一个人来讲,比如:一件普通的体恤,我们花10块钱买来穿了之后,只会越穿越不值价,但如果是马云穿,那就越穿越值价,如果这件衣服跟随他一生,等到马云老了,那这件体恤就价值连城了。同样一个人,比如朗朗,他在十几岁的时候,和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一样,就是一名普通学生,顶多比别的孩子多一门专长(钢琴演奏),可是当他修炼成器,为英国王室成员演奏、和世界级大师合作之后,媒体宣传舆论炒作,这个时候的朗朗,已经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孩子了,他就变成了出场费贵的惊人的天才了,天才朗朗和孩子朗朗的不同,已经是天壤之别了。
其实一个企业和一个人、一件物,在品牌打造文化建设上,道理是相通的,那就是:有无品牌影响有无文化内涵,参与市场竞争价格是不一样的,尽管有时候价值相差不多。这个品牌影响力、这个文化内涵度,就是参与竞争的软优势。
标签: